1525929042_1

武威有意思凉州“技术+模式”为冬小麦丰产护航

2025-11-05 11:42:21

来源:中新网甘肃

阅读:5198

   阅读量:13481   

深秋时节,武威市凉州区田野间已现点点新绿,刚播下的冬小麦幼苗正悄然生长。随着全区6.5万亩冬小麦播种工作完成,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在凉州大地化作生动实践。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,推动凉州区从“种好粮”向“种优粮”转型,丰产底气持续夯实。

走进凉州区谢河镇谢河村冬小麦种植示范点,连片麦苗长势齐整、绿意喜人,几名农技人员正蹲在田埂边,细致扒开土壤查看苗情长势。今年这里最突出的变化是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应用——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肥、播种、铺管,亩均人工成本降近三成,精准水肥输送为丰产打下基础。

目前,这项技术已成为凉州区冬小麦种植的“标配”。为打通技术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,凉州区农业部门构建起“专家包片、农技员驻点、农户联动”的全程服务体系,从品种筛选、地块规划到田间管理,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,确保种植户“学得会、用得好”。

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丁德芳说:“今年全区完成冬小麦种植面积6.5万亩,我们在全区大力推广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,集成应用优良品种、药剂拌种、增施有机肥、膜下滴灌、水肥一体化、干播湿出等关键技术,实现了施肥、播种、铺管一体化作业,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水平。近期,我们做好冬小麦田间管护和越冬水浇灌,保障冬小麦安全越冬。”

科技赋能之外,种植模式创新也为粮食生产注入持久活力。今年,凉州区精选石冬0358、济麦22号等抗逆品种,搭配扩播幅、增行距等精细化措施,提升小麦抗寒抗旱能力。同时,农业企业、合作社等主体牵头流转土地,实现规模化种植、集约化管理,破解散户种植“效率低、管理难”问题。此外,“冬小麦+麦后复种”轮作模式铺开,实现“一亩双收”,既提高土地利用率,又破解传统种粮“效益偏低”瓶颈。

谢河村是“科技+规模”模式的受益者。村合作社统一供种、技术和管护,种植效率提升,村民种粮信心更足。

谢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齐典旭介绍说:“谢河村2025年冬小麦种植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,现场种植200亩,于9月25日完成播种,目前已形成两叶一心,于10月29日已全部完成越冬水灌溉,冬小麦种植相对于春小麦产量高、并能有效调节明年开春水情紧缺的问题。”

技术与模式的双重创新,已结出实打实的效益果实:浅埋滴灌亩节水40%、节肥30%,精准破解西北缺水难题;预计亩产超550公斤,较常规种植增产10%以上。当前,全区冬小麦越冬水浇灌已全部完成,农技人员与种植户组成“管护专班”,常态化巡查苗情、防控病虫害,全力守护幼苗越冬。从播种时的科技赋能到管护中的精细施策,凉州区全流程发力,为明年夏粮丰收筑牢了坚实根基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