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,两家德系豪华品牌正同时走出两条看似矛盾的路径。
奔驰正在与宝马就未来汽油机供应展开谈判。与此同时,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已通过合资布局高功率充电网络。这一“油电并举”的策略,折射出传统车企在转型压力与盈利现实之间的平衡。
据英国《Autocar》报道,奔驰与宝马的谈判已进入高级阶段,核心内容是未来多款奔驰车型将采用宝马的2.0升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。
这款发动机符合即将实施的欧7排放标准,能够兼容纵置和横置平台,覆盖CLA、GLA、GLB、C级、E级、GLC以及计划中的“小G”等系列。生产或将依托奥地利斯泰尔工厂,也有可能在美国设立产能以规避关税。
对于奔驰而言,这意味着在燃油车生命周期的尾声阶段,避免继续为内燃机研发投入巨额成本,同时保证插电混动和增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另一方面,二者在中国的合作早已进入实操层面。2024年3月,奔驰与宝马在北京成立“北京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”,双方各持股50%。逸安启负责建设和运营超充网络,其规划是在2026年底前建成不少于1000座高功率充电站、约7000个充电桩。
首批站点已在当年10月投入运营,并推出“逸安启”品牌。官方数据显示,充电桩额定功率600千瓦,最大电流800安培,覆盖200V至1000V电压区间,已实现即插即充、线上预约等功能。与欧洲市场的IONITY类似,但定位于中国市场的本地化运营。
发动机与充电网络,一端面向传统燃油与混动业务的延续,一端直指电驱化补能体验的改善,看似矛盾,却是豪华车企当下不得不面对的双重现实。
未来值得关注的是,若发动机合作谈判最终落地,消费者或将看到奔驰车型搭载宝马动力,同时在中国使用由双方合资建设的高功率充电网络。这种“竞合”关系,既是传统车企面对产业不确定性的妥协,也是欧洲豪华品牌试图保持市场份额和利润率的一种策略性延伸。